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什么时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什么时期

发表时间:2024-08-24 20:29:43 来源:网友投稿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上古三皇、中古、夏商周三代。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这是孔子在参加鲁国的蜡祭仪式后感叹其徒有礼仪形式,失去了“大道”的实质,而后向学生言偃描绘的上古时期大道流行的社会景象。“大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道统,是人认识到万事万物对立又统一的自然规律,明了天地万物本来为一体关系的真相,所以胸怀对待任何事物都如同对待自己一样的同理心,也就是“公心”。这样的大道流行于上古三皇、中古夏商周三代圣贤治国理政的时代。“为”读四声,表目的,意思是“为了”。古圣先贤立身行道,为先民谋幸福而无私作为。先民在这样的榜样带动下,生活、劳动同样“为公”不为私。“公”即是“共”,以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各路贤达在众人中成长成材,又被推举出来共同治理社会。《尚书》上记载,上古时期的尧帝遵循古人流传的天地之道、大公之德,凭借钦、明、文、思四种德行教化人民,实现了天下安定。他诚信、恭谨、克己、礼让,美好的德行传播到四方之外,乃至充塞于天地之间。天下大众受到尧帝德行的感化,所以像尊重日月一般崇敬他,自发地向他学习,每个人都不断完善德行,于是群贤毕至,实现了唐虞时期风俗大和的美好景象。在孔子看来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都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而行事。德才兼备的人被大家推举出来管理众人之事,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和睦相处,这就是大同世界。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