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三不孝指什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三不孝指什么

发表时间:2024-08-28 04:56:54 来源:网友投稿

“不孝有三”所指如下。

一不孝: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

二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

三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

“不孝有三”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话。

扩展资料: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名言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完整的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通常被解释为:不孝顺的事情有三件,其中又以没有子孙后代最为重要。

娶妻本应先告诉父母,舜没告诉父母而娶尧的二女为妻,就是因为担心绝了后代,所以在明理的君子看来,虽然没有禀告父母,就和禀告了父母是一样的。后人对孟子这些话的原意存在不同解读,争议点主要集中于“三”和“无后”。事实上孟老夫子仅仅说了“无后为大”之不孝,对“三不孝”中的那两种不孝没有直接点明。到了东汉时代一位叫赵岐的经学家才又为他做了补充。

赵岐在《孟子注》中说:“于理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其意即: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后来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又提出了另外两件不孝:一件是“贫不仕”,家里贫穷,不出去做官发财来养父母,另一件是“陷父母于不义”。再加上孟子说的“无后”,凑成“不孝有三”的三件事。“不过基本以赵岐的三孝为准。”谢教授还指出,除了“无后”外,对于孟子口中的“三”,有人理解为“多”的意思,并非具体数字“三”。

参考资料:不孝有三_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