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古文当中“京师”一般是指什么意思

古文当中“京师”一般是指什么意思

发表时间:2024-08-28 13:13:24 来源:网友投稿

1、京都。后世因以泛称国都。

引证:先秦·佚名《公刘》: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翻译:登上高冈放眼量,京师美景一望收。京师四野多肥沃,在此建都美无俦,快快去把宫室修。又说又笑喜洋洋,又笑又说乐悠悠。

2、天子的军队。

引证: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一年》: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

翻译:伏兵而击败敌军叫做“取某师”,周天子的军队被打败叫做“王师败绩于某”。

3、指朝廷。

引证:西汉·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

翻译:朝廷知道他以孩子为借口装病不上朝。

扩展资料近义词:

1、京都[jīngdū]京师;国都。

引证:杨朔《万丈高楼平地起》:“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遥遥对峙,形成渤海海峡,正是兵书上所说的咽喉地带,无怪乎都称这儿是京都的门户。”

2、都城[dūchéng]国都。

引证: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端肃案》:“都城内外,静谧如常。”

翻译:国都内外,安静的和平常一样。

3、京城[jīngchéng]国都。

引证:丁玲《母亲》一:“离京城远啦,都是我们三姑奶奶一手包办,大大小小又盘回来。”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