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刘禹锡的《赏牡丹》表达的思想感情

刘禹锡的《赏牡丹》表达的思想感情

发表时间:2024-08-28 19:40:02 来源:网友投稿

  刘禹锡《赏牡丹》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及作者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作品原文: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作品简介:

  《赏牡丹》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七绝,是一首托物咏怀之作。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以芍药“妖无格”的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全诗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巨大效应。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