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赵树理从民间文学中吸取了那些营养

赵树理从民间文学中吸取了那些营养

发表时间:2024-08-29 08:20:15 来源:网友投稿

  从1949年进京,到1965年举家迁回山西,16年的时间里,他有一多半是在晋东南农村生活的。

  他跟农民们吃住在一起,一方面是为了体验生活,获取创作素材;另一方面是要同农民一道,寻找过好日子的途径,让农民能尽快从千百年的贫穷落后中摆脱出来。因而他总是心甘情愿地充当农民的代言人,时时处处维护农民的利益。

  “一个知识分子,也许可以做到像赵树理这样关注农民但不会真正地融入农民———丢掉轻视农村和农民文化的意识———而是不同程度上抱着启蒙者的心态企图唤醒和改造农民。”论者刘雄飞的观点揭示了赵树理文学创作在农民群体中获得巨大成功的又一要因。在现当代文坛,再没有一位作家能像赵树理这样在生活和心灵上如此贴近农村,贴近农民。

  这源于作家终生坚守的农民情怀,其典型特征是质朴善良的人格与平等意识,其行为表现是终生心系农村、关爱农民,为农民群体的利益诉求而真诚写作、热忱呼吁。应该承认能够像赵树理这样无论政治环境和个人地位如何变化都能终生保持着质朴善良的农民情怀者在现实中很少,所以这种坚守便显得愈为可贵,尤其是当作家的理想与政治环境要求发生抵触的时候。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