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通渭县毛店村的村民风俗

通渭县毛店村的村民风俗

发表时间:2024-08-29 16:58:49 来源:网友投稿

毛店村人历来崇尚字画,几乎家家都有名家字画收藏,漫步村中,随处可见门扁上有“勤俭居”,“耕读第”等字样。若有雅兴步入任一农家,都可在厅房(即上房)正中看到高挂的书法大字,有楷书,行书,偶有狂草,不一而足。主人也许不识字或识字不多,但若知你是读书人,他们都会向你投来钦佩的目光,并可能会向你求字,或请教你一些时事,地理,历史,建筑,农技的问题,如你不能恰当作答,他们也不会失望,只是大多会说“秀才忙的是大学问,怎知道庄稼人的一些事呢?”。除了字画本地人也喜喝罐罐茶。罐罐茶者一般水以泉水为上,罐罐以陶土烧制为好,火以文火熬煮为香。在一高有二寸,圆约一寸的鼓形陶土罐内加入适量之泉水,并将其放置在炭火上进行加热,待水未开之时放入一把茶叶然后再进行熬煮,等水开后茶就熬好了。一般喝茶以熬制六次之内为佳,也有熬制多次的,只是味道淡了而已。如要喝到地道的罐罐茶,则讲究以木炭熏烧煮茶,油饼作为早点伴茶,盘腿而坐喝茶为妙,若其间有二三岁之小童在旁翻腾捣乱,就更有喝茶之气氛了。喝罐罐茶是本村人招呼外来宾客的最高礼仪,一般年长者有的是时间和心情,所以喝罐罐茶者居多,现之年轻人大多为图省事,逐渐以喝泡茶者居多了。本地每年重大的节会有:农历(后过节都是以农历为计)正月初一,十五,二月二,四月八,五月五(端午节),七月十二,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八,小年和除夕等,最为浓重的莫过于除夕和正月初一了。一般腊月三十(或二十九)下午五六点村民就会去和河边或村旁“接先人”,基本程序是:家中年长的男人端盘子并在里面放置香蜡纸表等,在村旁路口下跪,点香,烧纸,洒凉浆水,磕头,小孩在旁边放鞭炮烟花等,一应完毕,然后盘子中端三支香回到家中上房,在桌子后靠墙处立靠“主”或“牌位”,将三支香立在香炉中,并再次磕头作揖,然后起身献茶,献干果糖枣,瓜果梨橘等,等团圆饭做好后优先敬献给去世的“先人”品尝,此时家中长者也会自言自语几句,什么现在条件好了,和那时没法比了;什么去世的爷爷奶奶父母等一辈子太清苦,确实委屈了;有说怀念逝去亲人之类的话,原先不懂事现在才明白了;也有给先祖报喜的,说孩子考上大学了什么的,貌似和长辈聊天一般,有喜有忧,不一而足。每年的正月初一也是重要的日子,一年的幸福吉祥都想在这一天开个好头。一大清早首先要放开门炮,给“喜神”烧香磕头,然后男子都会去“白塔寺”,“菩萨楼”和“毛神爷”庙里烧香,当然也有零点时刻抢烧“头香”的,预示人勤春早快人一步。庙里烧完香后,要去自己的亲房(同一家族的人)供奉牌位的家里烧香磕头,预示子孙兴旺后继有人。等忙完这一切后全家都会在上午九点左右,赶着自己家里的牛,马,驴,羊等家畜去河边“出行”,一是选对方向给“喜神”烧香,二是让家人图个吉利新年开头好,三是祈求风调雨顺家畜兴旺。忙完这一切一年的节庆就拉开序幕了。正月初二小字辈给长辈拜年,女婿要陪媳妇上丈人家拜年;初三下午刘家,白家,陈家,马家等送“先人”;初四毛家送“先人”,为何毛家送“先人”迟一天,据说是毛家人以前经济条件艰苦,没有好的贡品招呼“先人”,只能通过多挽留一天来表达自己的不孝;正月初八毛店村上中下三街起社火,正月初九祭天神,当天社火出庄巡回,依次是老牛湾,寨子,吴家坪,马家窑,白家川,毛家湾;正月十五,毛店村和甄山村举行社火汇演;正月十六,各村各社举行“马场”,据说主要是为了扫清残存在村头巷尾的“瘟神”和“鬼怪”,以祈求村里老小太平,年轻人在外顺利,正月十七起,各村社按自己的情况举行一些歌舞演唱之类的节目,时间长短不一。二月二炒豆子,大豆豌豆小麦玉米什么的都炒,传说炒了豆子当年就不会有“冰雹”,农民可以安心种地了,这时陆续起开始种蔬菜,胡麻和扁豆子等作物;三月三,种秋田,主要是玉米和洋芋;四月八,赶庙会,本地大的庙会有“武山水帘洞庙会”和“甘谷大象山庙会”;五月五,门前柳,当天每家门上都要插柳梢,据说是明朝遗留下来的传统;七月十二,辣椒茄儿,这是一年蔬菜最为丰盛的时候,也有这天“烙麦扇儿”一说,意思是新麦下来可以吃新粮了,当然这几天毛店村上街一般会唱“牛皮灯影子戏”,也叫“谢皇恩”的戏,感谢上苍给农民有个好收成;八月十五,月亮圆,这天人们都会做好吃的摆一桌赏月,吃蜂蜜,吃水果等;腊月八,娃娃哭的一地哈,据说这天哭,一则是天冷孩子没得穿冻的哭,二则是接近年关,灶神马上要升天汇报去了,看看家里的境况确实不好,希望能多赐福这家人,不然日子就没法过了之意;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过小年,不得不提的是这天还是大姓人家过小年,小姓人家如毛家还是要到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意思还是挽留灶神多一天,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之意。在每逢迎娶新娘,丧葬老人等红白事时本地都讲究吹唢喇以图气氛,本地最为出名的吹鼓手莫属于上街社的“毛吹乡”,为四邻八乡的人们增添了几多欢乐几多愁。“毛吹乡”家族人手众多,在红白事较多之时可以组织三四班吹鼓手来为事主家人营造气氛,但偶尔也有这边在迎娶新人,却不巧那边老人去世之后需要吹乐下葬的,此时两班唢喇虽出一门,但却是:这边吹的眉飞色舞喜气洋洋,那边吹的愁肠百接寸断肝肠,这边人们嬉笑打骂心花怒放,那边亲属眼泪汪汪实在惆怅。每遇此事最为难的莫过于乡邻,既要到这边庆贺新婚,又要到那边节哀发丧,奔波于两边忙碌一天后,也许还得空着肚子回家吃饭。随着村民生活的改善,许多村人手中都有了闲钱,逢年过节除了亲戚走动,朋友聚会外,会有一些人聚集在村里的商店或者某户村民家里喝酒打牌,打的小了不过瘾,打的大了伤和气,所以难免会有争执打闹的事情出现,此事就成了村头巷尾子那几天的谈资,幸灾乐祸有之,感到不值的有之,狠狠不平的也有之。但是最后都归结为一句话,不能让这股风气影响了孩子学习,他们是未来的希望,不能像打牌闹事的那些人,大多是在外混的不清不楚的,解酒打牌也是消遣自己的平生不得志。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