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学会提问》10

《学会提问》10

发表时间:2024-09-17 19:19:46 来源:网友投稿

第10章 有没有替代原因

替代原因:是指一个言之有成理的替代解释,能够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谨慎对待每一个因果断言,找找有没有存在替代原因的可能性。我们主要在三种情况下遇到因果关系的断言:1.日常的人际交往,2.以往或现在的世界大事,3. 科学研究的结果。

如何找到替代原因,就要多问几个问题:1.能不能找到其他的方法来解读这个证据?2.有没有别的事情可能引发这个行动或导致这个发现?3.从另一个角度看,能否找到更重要的原因?4. 如果这个解读不正确,还有什么别的解读可以说得通?

很多事件都是由多个原因共同起作用引发的,所以不要犯“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causaloversimplicationfallacy):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有因果关系的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

不同的视角或观点也会影响我们考虑引发事件的原因,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尽快熟悉各咱可能存在的原因,警惕确认偏见“。

组间比较是我们进行教科研活动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会把A班作为实验班,把B班作为对照班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结论。在做组间比较时,一定要考虑我们得出结果或断言,除了实验的结果,还有没有其他替代因素?这样考虑有助于我们的实验更优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相关性或关联性当作因果关系来下结论。一定要记住:相关性或关联性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事后归因谬误(posthoc,ergopropterhoc):假充某件事忆是由另一咱事件甲所引发,仅仅因为乙在时间上紧随甲之后发生。事后归因谬误在日常生活常发生,正如作者说的经常跟迷信连在一起。某人生病了因为他冲撞了某位鬼神等,或者碰到了鬼神等。某人烧完香后,中了六全彩,他就说是因为菩萨保佑,他才中了彩。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一件事紧接着在另一件事后面发生的这一发现本身并不能证明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这可能只是一个巧合。

替代原因对我们的口头表达和写作有什么帮助:运用批判性思维技巧分析哪些原因货真价实,哪些原因则以假乱真。多发掘潜在的原因,除了自己要用批判性思维,还要多询问他人能不能找到更多其他原因。找到多个替代原因,可以让会思考和判断的人获得一定意义的理智上的谦逊。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