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鹄《古词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词三首原文:素丝带金地,窗间掬飞尘。偷得凤凰钗门前乞行人。
新长青丝发哑哑言语黠。随人敲铜镜街头救明月。
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并长两心熟到大相呼名。
古词三首鉴赏 从李白《长干行》等诗中可以知道,唐时江南的商业城市,市井风俗是开化而淳朴的,男女孩童可以一同玩耍,不必设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景。于鹄这首《古词·东家新长儿》,也反映着这样一种生活现实。
这首诗未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而取第一人称的「代言」体裁。一位少女提起她的东家少年,似乎全是没紧要的话语,却语语饱含热情,说来十分天真动人。
少女首先提到双方同岁的事实,「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通常看来这不过是寻常巧合而已。
但这寻常巧合由少女津津道来,却包含一种字面所无的意味。每当强调两个人之间牢不可破的情谊时,人们常说「虽然不能同生,也要共死。」似乎两人情同手足而不同生,乃是一种遗憾。而男女同岁似乎还暗示著某种天缘奇遇。
其次她又提到「并长——两心熟」。「并长」二字是高度概括的,其中含有足以让人终生回忆的事实:两家关系良好,彼此长期共同游戏,形影相随,有时恼了,一会儿又好了。童年的回忆对任何人都是美好的,童年的伙伴感情也特别亲密,尤其是一男一女之间。「两心熟」,就不光是形影相随而已,而是知心体己,知疼著热。在少时是两小无猜,长成就容易萌生出爱峦。所谓「天涯海角觅知音」「两心熟」是很重要的条件。
最后一句提到的事实更平常,也更微妙:「到大相呼名。」因为自幼以名相呼,沿以成习,长大仍然这样称呼,本是平常不过的事,改称倒恰恰是引人注意的变化。另一方面人际间的称呼,又暗示著双方的亲疏关系,大有考究。越是文明礼貌的称呼,越适合于陌生的人;关系密切,称呼反倒随便。至于「相呼名」,更是别有一层亲暱的感觉。
短短四句只说著不打紧的话,却处处溢泄出一种青梅竹马之情。诗中两次提到年龄的增长,即「新长」和「到大」,也不容轻易放过。男「新长」而女已大,这个变化不仅仅是属于生理的。男女孩童的友爱,和少男少女的感情,其间有质的区别。
「到大」之后,再好的男女也须疏远,这是受社会文化环境制约的,并不以会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当《古词》的女主人公在心中叨念东家少年——往昔的小伙伴——的时候,或许也感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吧。他们虽然仍沿袭著以名相呼,却不免经常要以礼相见了。
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今昔之感,就没有什么必要对往事津津乐道了。
这首诗的语言浅近,着色素淡,但取材巧妙。民谣说:「无郎无姊不成歌」。可见情歌总是很动人的。这首诗并不明言爱情,就此而言可以说是「无郎无姊」,但这种欲言又止、处于萌芽状态的爱情,却风度绝妙。
诗词作品:古词三首诗词作者:【唐代】于鹄诗词归类:【叙事】、【爱情】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