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古代称溪的别称

古代称溪的别称

发表时间:2024-11-29 07:44:43 来源:网友投稿

古代称溪的别称有多种,这些别称反映了溪流在古代文学、地理和民间传说中的不同形象。其中“涧”是最常见的别称,它形容溪流狭窄而幽深,常出现在山水诗中,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里的“清泉”即指涧流。“溪涧”合用,强调溪流的大小和深度,如《水经注》中提到的“溪涧纵横,溪水清浅”。还有“溪谷”一词,它形容溪流两侧的峡谷地形,如《庄子·逍遥游》中的“乘流而行,至于溪谷之间,见者以为仙也。”“溪壑”一词也用于形容溪流及其山谷,带有一定的诗意,如杜甫《秋兴八首》中的“溪壑深千尺,飞瀑挂前川。”最后“溪径”指溪流的路径,常见于描绘隐逸生活的文学作品中,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里的“桃花林”中的溪流即指溪径。这些别称共同丰富了古代汉语中对于溪流的描述。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