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道德经全文
庄子《道德经》是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作,共分为81章,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庄子以“道”为核心,强调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治。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原理,人应顺应自然,放弃功名利禄,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书中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指出道的本质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他还提出“无为而治”、“虚静以明”等思想,强调人应减少私欲,保持内心的平和。庄子还阐述了“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以及“真人”、“至人”等理想人格。整部《道德经》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部分内容: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谓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故强梁者不得其死,盖无道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道法自然。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其若冬涉川;犹兮,其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能蔽而新成。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