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申论行测 > 事业单位职测和公务员的行测有区别吗

事业单位职测和公务员的行测有区别吗

发表时间:2024-07-11 01:03:44 来源:网友投稿

事业单位联考《职测》与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区别

行测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简称,用来测试应试者与拟任职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考查应试者从事公务员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职业能力测试。行政能力测试是公务员笔试公共科目之一,难度较大。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指的是通过某些测试来预测下某人的职业定位以及适合的职业类型还有性格之类,属于一种倾向性的测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我们国家公务员和省公务员考试必考科目,《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是事业单位联考大纲要求的考察内容。两者从考试内容上看很多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差别,行测对于所有参考的考生而言,不论所报什么岗位,考察题型、内容都是一样的;而职测对于报考不同岗位的考生考察的题型、内容有明显的区别,各类试卷中虽然有一些相同的题型,但是每一类题目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体现了岗位对于人才基本素养的测试。

以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和事业单位联考职测考试试卷分析来看,对比一下行测和职测D类、职测E类,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接下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行测和职测的异同。

从题型上看:通过题型题量我们不难发现,职测D、E类和行测都有一些相同的题型,但是也有明显不同的题型——策略选择,这一部分正是在行测中没有的,是考生们备考的重点。策略选择中D类一般为教学、班级管理等相关问题的解决;E类的一般为医疗工作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的解决,专业性均较强。另外职测D类、E类将行测中的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合在一起称为数量分析。

常识判断考察范围的不同:行测中的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综合性比较强。而职测中的常识判断题目除了会考察这些综合性的常识问题外,还会根据不同类型的岗位加入对报考者的个性化考察。

知识拓展>>宏观调控目标之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所谓的经济增长主要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总量或人均量的增加。

二、国民经济“三驾马车”

1.投资

宏观调控中主要是指是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财政预算,主要包括发行国债,对教育,科技,国防,卫生等事业的支出,用于辅助性的扩大内需。一般来说投资的适度增长能促进经济持久发展;投资增长不足可能减缓经济发展;投资增长过快可能引发经济过热。

2.消费

消费是指内部需求,即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国家的内部需求是经济的主要动力。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最终需求,是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动力,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需求是生产的目的,可以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并刺激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需要需求,否则会产生产能过剩,通货膨胀等。

3.出口

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通过本国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以扩大自己的产品销路。

其中投资和消费内需,出口为外需。

三、增长的核算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①一国或一地区:遵从国土原则,计算在本国领土上的生产成果,而不论生产者是谁(地域概念)

②一定时期内: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量,存量是在某一时刻的总量。举个例子你每个月往银行里存1万块,这是流量;你这个月初在银行里一共有60万的存款,这是存量。

③所生产:只要生产出来用于交换就算GDP,不管你当年有没有卖出去

④最终产品:投放到消费品市场,到达生产的最后环节

⑤市场价值:用来交换的,不包括自产自用的部分

(2)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所拥有的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常居居民:是指居住在本国的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和长期居住在本国但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居民,但是在经济学中,我们只讨论拥有一国国籍的公民,因此GNP是国民概念,计算遵循国民原则,即计算本国公民创造的收入,而不论其身处何处。

(3)GDP和GNP的区别

GDP=国内本国居民同期创造价值+国内外国居民同期创造价值

GNP=国内本国居民同期创造价值+国外本国居民同期创造价值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