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申论行测 > 下列关于行政行为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关于行政行为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发表时间:2024-07-22 22:00:10 来源:网友投稿

下列关于行政行为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行政行为具有不可裁量性

B 、行政行为的主体是法定的

C 、实施行政行为具有单方意志性

D 、行政行为多属于无偿行为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A】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

(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

(3)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便可依法自主做出。

(4)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否则行政主体将予以制裁或强制执行。

(5)行政行为以无偿为原则,以有偿为例外。只有当特定行政相对人承担了特别公共负担,或者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时,方可为有偿的。

故本题选A。

行政法学

一、1、错,比如国家行为。

2、错,比如警告没有明确的要求。

3、错,可以接受社会捐赠。

4、正确。

5、错,说“所有”就错了。

6、正确。

二、1、D。法条明文。

2、C。法条明文。

3、B。与A矛盾。

三、1、ABC。

2、ACDE

3、BC。

请帮忙做一下行政法学的题目,感激!(如有的题不确定的或是凭感觉做的,麻烦注明,谢谢)

一)行为主体的行为已构成行政违法

前面已提到行政违法是行政责任的前提,如果行为主体的行为尚未构成行政违法,行政责任就没法产生。这就是说并非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所有行为都产生行政责任,只有有行政违法存在时行政责任才会产生。

(二)承担行政责任有法律依据

现代法治社会,不仅要求权力(权利)、职责(义务)的法定,而且要求对责任的承担也必须有法律依据。因此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内容等都应当由法律规定。否则承担责任就很难做到。

(三)行为主体具有法定的责任能力

行为主体不具有法定的责任能力,即使其行为构成了行政违法,也不被追究或者承担行政责任。对行政主体来说其责任能力的确认没有特殊的要求,只要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是被法律、法规授权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就行;而对行政相对人中的公民而言,法定责任能力的认定,必须是达到法定的年龄、具有正常的智力等,否则即使有行政违法行为存在也不能追究行政责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对行政相对人中公民责任能力的规定。

(四)行为主体主观上有过错

行为的作出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行为主体不承担主观上无过错的行为的责任。如正当防卫。

下列关于行政诉讼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本题的答案为D。大部分的行政案件是当事人可自由选择的,可复议,可诉讼。只有少部分是必须先复议。现将行政复议与诉讼之间的大致关系列下:

1、复议诉讼自由选择。这适用于大部分行政纠纷。但有几点需注意:

(1)已经诉讼,不得复议。

(2)已经复议,暂缓诉讼。

(3)复后再诉,时间受限。如果当事人经过复议后仍然不服,继续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受到期限上的限制,原则上为15天。

2、复议前置但不终局。

(1)纳税争议案件。可以记忆口诀:交不交、谁来交、交多少、怎么算。、

(2)侵犯既得自然资源权利案件。特指行政机关确认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当事人已经依法取得的自然资源权利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

(3)禁止或者限制经营者集中的行为。

3、复诉自由但复议终局。

(1)出入境处罚决定。

(2)省部级单位对自身行为的复议决定。当事人不服省部级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时,救济途径有二:

一是直接起诉,二是向原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如果选择行政复议,对其复议仍然不服的,仍然有两种选择:

一是起诉二是申请国务院裁决。此时国务院裁决为终裁,不得再对其提起行政诉讼。

4、复议前置且终局。

此类案件只有一种,该种案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复议决定是省级政府做出的;二是复议决定作出的依据是国务院或者省级政府勘定、调整行政区划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

在此向楼主推荐一个人,讲行政法讲的很好,林鸿潮。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