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经典古诗词(精选39句)
1、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
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唐·白居易《清明夜》
3、译文:四面八方的山头上有很多墓田,纵多的人各自祭扫着自家的墓地。
4、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宋·王禹《清明》
5、译文: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6、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7、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韩翃《寒食》
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
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0、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宋·杨万里《寒食上冢》
11、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12、译文: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淡漠。
13、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14、译文:在风雨中,梨花落尽了,寒食节也过去了,清明扫墓的时候,有几户人家的坟墓还会有后人来祭拜呢。(因为他们的后人在战乱中死去了)
15、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16、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17、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18、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19、译文: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
20、译文: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21、译文:清明时节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22、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唐·宋之问《途中寒食》
23、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唐·张继《闾门即事》
24、译文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25、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唐·张继《闾门即事》
26、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唐·孟浩然《清明即事》
27、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28、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唐·孟云卿《寒食》
29、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30、半园新杏连绵雨,送尽清明百姓家。——《清明祭诗》
31、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俏《清明》
32、译文: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
33、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宋·程颢《郊行即事》
34、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35、译文:清明后梨花会生长,到这个季节我很思念你。
36、译文: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
37、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唐·刘长卿《清明后登城眺望》
38、译文:燕子飞来时正赶上社祭的日子,美丽的梨花在清明节后飘落。
3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