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古诗
名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
作者:杜甫
简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官至工部员外郎。后人也称“杜工部”。诗人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辛,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①。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②。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③。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④。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剑外:剑门关以南,代称蜀地。收:收复。蓟北:即蓟州,指河北北部,是安史叛军的老巢。初闻:刚听说。
②却看:回头看。愁何在:一点忧愁也没有。何在:哪里还在。漫卷诗书:胡乱地卷起来,指无心看书。喜欲狂:高兴得要发狂了。
③放歌:放声歌唱。纵酒:尽情喝酒。青春:春天。春天山青水秀,草木茂盛,一片青绿,所以叫青春。还乡:回到洛阳。
④即:立即。巴峡:巴县一带江峡的总称。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因附近有巫山而得名。这里以巫峡指长江三峡。襄阳:今湖北襄樊。洛阳:杜甫的老家,今河南洛阳。
赏析
赏析
[赏析]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杜甫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的消息,欣喜若狂,极度兴奋之余,写下了这首诗。开头一句写突然传来胜利消息,劈空而来,提起全篇,很有气势。第三、四句以两个很有特色的行动具体表现诗人听到胜利消息的神意。最后四句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举酒痛饮,放声高歌的无限欢欣,同时想象将在鸟语花香、明媚绚丽的春光中穿三峡,下襄阳,返回久别的洛阳故居。全诗节奏轻快,一扫沉郁苍凉的诗风,所以前人评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