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活动松竹梅书画展作文三百字
书画中“岁寒三友”是永恒的主题。“岁寒三友”即指松树、翠竹、梅花。古往今来“岁寒三友”傲霜斗雪、铁骨冰心的坚贞品格,为世人所称颂。
坚贞不屈的青松,人们常常用来歌颂品格之高洁,生命之长青。在寒冬腊月万木凋零,唯有松树挺拔隽逸、苍翠依旧;针叶密生,展层云拥簇之势,欹斜层叠,象征着青春常在。唐人成彦雄诗云“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松树的品格是国人最为崇拜的。
翠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唐人张必咏竹诗云:“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云抚翠苔。”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傲雪报春的冬梅,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梅花姿、色、香、韵俱佳。在漫天飞雪天寒地冻之际,百花败落,风雪之中,唯有梅花鲜艳怒放,有踏雪寻梅之说。显示了天籁之美、气韵之美,宋代诗人陈亮为梅写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道出了梅花的神韵。
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也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因此以岁寒三友为题吟诗作画,下启莘莘学子,上至文人雅士,可谓源远流长。人们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岁寒三友”的形象、气质、风骨、品位、韵致,浸入了文学,浸入了艺术,浸入了文化形态,就被人格化了,充盈着作家的意识,昭示着人们的希望。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