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语言作文 > 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如何渗透交往主体意识

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如何渗透交往主体意识

发表时间:2024-07-12 20:38:41 来源:网友投稿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1、教学设计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起着桥梁作用。

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活动所作的系统策划,是把一般的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

2、教学设计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条件

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设计出低耗高效的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在人员、时间、设备使用等方面取得最佳的效益。

3、教学设计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新课程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个性的发展。

②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③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④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导向。

⑤课程内容面向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

⑥强调发展性评价。

欣赏小学三年级语文:花钟

三、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偏差

①教学目的分析中的“知识结果中心”倾向。

表现为教学目的的确定通常是对学科知识内容的规定和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概括性描述,没有明确体现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

②学习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倾向

表现为只注意分析教材知识内容的逻辑结构而忽视学生将如何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忽视了如何去发展相应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问题。

③教学策略制定中的“教师中心”倾向。

表现为只注意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的教学行为,缺乏对发展何种能力的目标分析,脱离“学生认识主体”。

四、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

教学设计有两种情况:

一是预先设计,即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的观念、计划和规则等进行事前设计;

二是适时设计,即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设计。

课堂教学具有“现场生成性”特征,教师的预先设计只能是一种“设想”、一个“计划”,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根据鲜活的“学情”作现场处理,随机调控。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有灵活的应变性和随机的可塑性。

预先的教学设计过程:

1、教学设计的准备

①学习需要的分析

学习需要主要指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学习的目前状况、学习状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三项内容。

②学习内容的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主要是分析学习内容的类型,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教师应该“教什么”和学生应该“学什么”的问题。给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提供指导。

③学生特征的分析

包括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学生对本学科学习已具备的有关知识、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一般特点(儿童认知发展变化中,各阶段出现的一般年龄特征)、学习风格(学生个体多种喜好、习惯或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情况,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策略的采用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2、提出创意和设计思路

第一要明确以下思路:

一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二是要体现什么样的教学思想,有什么特点;

三是本课的作用和地位;

四是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难点和关键;

五是安排怎样的教学活动,要哪几个教学环节,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第二要明确具体教学因素的设计,如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情景、教学资源等。

第三要提出多种创意和多种设计思路,并在这些创意和思路中选择最佳的创意、思路。

3、制定教学方案

语文教学设计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手段与媒体设计。

4、实施教学方案

一方面要将设计方案付诸实施,同时还要不断地调整方案;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适时教学设计。

5、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是个经验积累的过程,通过评价反思,为以后的设计提供借鉴。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语文教学目标是人们对语文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对完成一个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后,学生应达到的语文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主要解决“为什么教学”的问题。

预设教学目标,首先必须了解目标预设的一般要求:

预设的教学目标必须具备正确的目标表述要素,必须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

应该把握预设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设计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预设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领会国家的教育方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材编写者依据课程标准提出了既定的语文教学目标,预设语文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依托语文教材,用心体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预设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发展。

目标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目标会发生衰减、增益、变异,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依据教学效果,对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与调整。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