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话与德语的关系
转贴:
青岛话里有不少这种现象。
1900年左右的青岛人是一群接触近现代文化很少很少的人,最初的很多近现代知识都是从的国人及翻译那里来的,所以这种现象原来应该是很多。
德国人来了带来了很多东西青岛人没见过,青岛人就跟着德国人学着说,就出来了青岛话里的德语词,还有一些英语词,属于德语和汉语交流时使用中间语言英语过渡出来的。
现在因为时间太久远了,期间社会文化变化太大,和其他种种原因,传下来的越来越少了。青岛民俗专家王义成先生撰写的漫话青岛话一书里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也是一语带过,个人认为该书应该补充这一部分,毕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具有典型性的内容。
我能记得的也就几个词了,我注释的是英语,在这几个上德语上差别不大:
古力--GULLY--集水道--下水道,您提到过了,这是一个常用词,古力,古力盖,古力井。这个词漫话青岛话中有记载。
WOODS--凳子,这个词是1900左右生人的一个青岛人在70年代的生活中让我去拿WOODS,当时我不懂,所以没忘。
尼根儿--NICKEL--硬币。
肯定还有其他的,一时半会想不起来,希望大家想到都补充补充,别在我们这一代失传了。
另外专门说一说下面这个典型用语,银,我研究的结果是殖民者最初给起用的。
YIN--IAN--人--银,青岛银的银,人为什么念银,我没见过准确出处,自己做过一点研究显示出处可能有两个。
人的拼音REN给欧洲人读,发出那个音是比较难的,发音规则的问题,让欧洲人自己写会根据你的汉语发音写出来的是YIN或者可能写成IAN,他们要是不专门练,发REN那个音是发不出来的,然后当地人也就跟着欧洲殖民统治者发YIN或IAN了;这里,IAN,是西欧语言里面有一个词,现在不常见,也是个欧洲土话用词,意思是指代土著人,较多用于指代美洲印地安土著人,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是欧洲人殖民美洲的时候最初使用的,发音和YIN的发音基本吻合。现在你如果把YIN这个拼音给欧洲人读,那么他们读得和青岛银的银的方言发音特点完全吻合,把IAN给他们读,他们读得也基本吻合,略有差异,但是如果是本地人跟读结合上本地人的发音特点,拼音习惯,很容易就发成YIN了,那点差异就没有了。
有关这里我找过五六个西欧国家的人试过多次,得到这个读音特点的确认。
希望专家对此进行考证。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