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语言作文 > 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渗透

发表时间:2024-07-13 12:41:05 来源:网友投稿

我校使用的外研社出版的高中《英语》(新标准)教材,每个模块有一个中心话题及一个交际功能项目。每个话题均反映了中外不同的文化,每个模块的对话和阅读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既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又体现了知识文化,有利于我们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现行英语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语用意识,重视交际文化的教学,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1.创设模拟情景,展开交际活动,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如《英语》(新标准)高中第六册“Module1SmallTalk”主要介绍了西方人见面谈论的话题,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展开讨论,通过对比,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中西方日常用语的不同,并创设情景,让学生分组练习对话。《英语》(新标准)高中第四册“Module3BodylanguageandNon-verbalCommunication”则介绍了各国不同的肢体语言。同样我通过图片创设一些相关的情景,让他们进行恰当得体的非言语交际活动,避免一些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2.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英语》(新标准)高中第二册“Module3Music”,高中第六册“Module4”均介绍了中外音乐及乐器。通过网络我搜集了大量的中外名曲和乐器图片,结合课文,分类让学生们欣赏,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classicalmusic,什么是countrymusic,什么是Rock、Jazz、Blues等,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对西方不同的音乐形式及音乐流派有了感性的认识。在学完课文后再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喜爱的乐器、音乐形式及歌手等,并邀请了班里一名会弹吉他的同学在课堂上即兴表演,并通过音乐竞猜的形式,对所学音乐流派的知识进行复习。3.对比中英谚语差异及传统节日,“以点带面”,逐步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对于英语中大量的成语、典故、谚语等,在学到相关词语时,不失时机地介绍给学生。如“Youarealuckydog(你是一个幸运儿)”,“DoinRomeastheRomansdo(入乡随俗)”等,告诉学生对一些词语切不可望文生义,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特殊处理。我还利用《EnglishWeekly(中学生版)》等报刊,开展背诵英语格言、谚语等活动。当学到有关传统节日的模块时,如《英语》(新标准)高中第五册“Module4Carnival”,我们同时搜集图片资料给学生讲解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的由来及节日的一些庆典活动,与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比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在课后布置作文题,让学生模仿课文写写中国的传统节日。二、展开课外活动,学习文化知识1.延伸课堂内容,进行话剧表演。对于我们山区县的学生来说最不利的就是没有良好的学外语的环境,他们几乎连外国人都难以见到,更不用说像大城市的学生那样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际氛围了。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我们立足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交际活动中揣摩具体情境中的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领悟曰常生活中无法接触到的异域风情。如讲到《英语》(新标准)高中第七册“Module3OliverAsksforMore”,我给他们观看这篇小说(《雾都孤儿》)改编的电影剪辑,并让他们模仿电影和课文的对话,在模块复习时,让他们分小组对课文进行话剧表演,一些小组的同学把可怜兮兮的Oliver(孤儿)、恶狠狠的MrLinbkins模仿得惟妙惟肖,令全班同学捧腹大笑,而后,还经常听到一些同学灵活地引用课文里的对话“Pleasesir,Iwantsomemore”语音语调在别的一些场合运用。2.观看原声电影,听原声录音。原声电影和录音的文化信息量大,涉及生活面广,从中能感受到大量的语用现象,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感性地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例如:在学习《英语》(新标准)高中第二册“Module6FilmsandTVProgrammes”时,让学生看与课文相关的碟片“HarryPotter”和“CrouchingTiger,HiddenDragon”,让学生体会其中强烈的文化情感,唤起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3.适时地组织与英语文化有关的活动。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