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中职语文课堂动起来
1、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境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元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学《洛阳诗韵》一课,为了创设情境,可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将洛阳美景具体化,再配以富有感情的范读,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搜寻与洛阳有关的图片、诗句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洛阳的“古、美、奇、绝”。学生自然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2、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增强语感
如何使学生从文章中把握语感,读懂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范读,还需指导学生(或个别朗读,或分角色朗读、或齐读)进行文本朗读,掌握文本的韵律与节奏,辅助以音像资料,使学生把握文本的语气、语调乃至其中的感情。现在的课文范读录音,配置了舒缓的轻音乐,更有利于学生把握语感,激发感性思维,这些都有赖于多元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3、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扩充课堂教学容量
课前制作蕴含大量“知识点”的幻灯片、多媒体课件,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增设必要的形象画面,创造轻松而多彩的“生疑”、“质疑”乃至“释疑”环境,达到增大教学容量的目的。使学生从不断变换的图片上感受知识。亦可鼓励学生自己去制作一定量知识要点幻灯卡片,通过投影机把学习信息反馈给教师与其他同学,同学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师生之间达成教学共鸣,充分让学生自己“参与其中、乐见乐说”,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化知为能,达到“自主读书”的境地。
4、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解决文本重点难点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可以借助多元化教学手段,全部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顺利地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例如教学《琵琶行》一课,课文的重点难点在于理解白居易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乐曲的抑扬顿挫。运用视频资料播放一些琵琶曲,这样学生在音乐中就能领会到白居易比喻手法运用的巧妙。由于用音乐创设情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解决了重点难点,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