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语言作文 > 苗蔚林:语文课堂,怎样才能产生语文的味道

苗蔚林:语文课堂,怎样才能产生语文的味道

发表时间:2024-07-18 15:47:01 来源:网友投稿

第一语文课要咬文嚼字。语文“二字”有语言和文学的意思,实际语文课就是学习语言和文学的课,作为专门学习语言的课,我们当然要好好的研究语言,研究语言怎么样表达才能达到完美,这就要我们教会学生咬文嚼字。我们是不是还记得李贺的“僧敲月下门”的痴迷?我们是不是还记得“梅花一枝开”的谦虚?我们还是不记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形象?这些都是咬文嚼字最好的例子,正是这些“抠字眼”,才产生了汉语言的精美。从这些“抠字眼”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感悟语文的魅力。

  我们语文课堂也要教会学生去咬文嚼字,每一节课,老师都要带领学生去咬几个字,嚼几几个句子,这样的语文课才真让学生感受到有味道。

  第二,语文课要讲文章的讲谋篇布局。也就是说要和学生一起探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学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语文,也就是所谓的学以致用。用语文的方式也就是在生活中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学会用语文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如果我们的语文学习仅仅停留在“作者是如何写的”这个层次上,明显还是略显肤浅,要问到为什么,才能真正领悟写作的真谛,比如,为什么用“梅花一枝开”,而不是“梅花数枝开”,学生搞懂这个,自己在写作中就能很好的模仿。在《我的叔叔于勒》中要问问为什么重复那句“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为什么要有两段写景的句子,为什么要写我给于勒小费等等,这样的问题问的多了,学生自然对文章的写法有了经验的积累,在作文中就有可能产生“我也按照名人的写法试一试”的想法,这样的讲课该是让学生听到语文的味道了。

  第三,语文课要讲选材,即:作家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而不用其他的。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选材的问题,但老师们却很少讲到,原因是教学参考书上没有,但这些却恰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最需要的,比如《鼎湖山听泉》中,第一节为什么要选写七星岩,第二节为什么要选写“山间林密”,第三节为什么要选写对联,第六节为什么要选写寺院。为什么要写蝴蝶等等。探究作家的思路,把学生引导到作家的心灵里去,才能感受文学的真谛,因为作家是文学作品的创造者,不真正的走进他们的心灵,怎么能品出语文的味道呢?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