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应试教育 > 初中化学计算题该掌握哪些方法

初中化学计算题该掌握哪些方法

发表时间:2024-07-08 13:49:56 来源:网友投稿

初中化学计算题该掌握哪些方法?最重要的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掌握好这个其他方法都是由它衍生出来的。

初中化学计算题,速度首先计算出N元素的质量分数:14/{12+16+2*(14+2)}=X然后:300*98%*X所得就是N的含量

初中化学计算题怎么算初三化学计算专题练习计算是中考必考内容,是试卷的最后一题,也会穿插在实验题、探究题中,约占4~7分。中考中的典型题型:化学反应方程式与溶液中的方程式计算题,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计算题,图表型、影象型分析计算题。主要分为三大类

初中化学计算题有哪些型别:wenku.baidu./link?url=w_zy0UOyiGUkm5W9tBXXFflznQnUb8EO2eIKN8t821lo7RYgoectoe8j7hmRKonX4-e8nH71ij2oKlEeZtPVewS3bDHkfmfMYbZNuXwnqBG

初中化学计算题技巧35题一、质量守恒法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各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抓住守恒这个中心,准确建立已知量与待求量的等量关系,是用质量守恒法解题的关键。二、差量法根据化学反应前后某一状态的物质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的关系进行计算的方法称为差量法。在化学反应中,虽然从整体上看存在着质量守恒的关系,但某一状态的物质(例如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会发生反应(增加或减少),这一差值称为差量。差量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有着正比例关系,通过这种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出与之相关的待求量。因此寻找差量,正确建立差量与待求量的比例关系,是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在有沉淀或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中,常用差量法进行计算。三、关系式法在涉及多步化学反应的计算中,根据起始反应物与最终生成物的关系式进行计算的方法称为关系式法。

初中化学计算题演算法和技巧搞清楚题目中给定的物质条件,存在的化学反应,在给定的条件下是否存在过量,发生其他的反应

初中化学计算题,急等,简单2KClO3=2KCl+3O2↑2459610gxg

245/10=96/xx=3.9g

求一点初中化学计算题解:23.(08湖北宜昌)(2分)化肥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试求:(1)硝酸铵中N、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2)为了保证某一农作物获得3.5㎏氮元素,则需要㎏硝酸铵。24.(08湖北宜昌)(5分)50gCa(NO3)2溶液与50gK2CO3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到5g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2CO3+Ca(NO3)2==CaCO3↓+2KNO3。请计算:(1)参加反应的K2CO3的质量。(2)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5.(08江苏常州)(6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硝酸铵样品的纯度,将10g样品溶于30g水后,再加入13.7g氢氧化钠浓溶液共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硝酸铵中的杂质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也不溶于水,硝酸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为:NH4NO3+NaOH△NaNO3+H2O+NH3↑)。把产生的所有NH3用足量的硫酸溶液吸收,同时测量2分钟内硫酸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时间/s02030406080100120增加的质量/g00.7m1.21.51.61.71.7试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下面的座标纸上,以反应时间为横座标,以产生的NH3质量为纵座标,画出能够表明产生气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2)表中m约为;(3)硝酸铵样品的纯度为;(4)试计算反应后所得硝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水损失的质量)。26.(08江苏南通)(4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为了预防疫情,防疫人员使用了各种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试计算:(1)亚氯酸钠中Na、Cl、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6%的亚氯酸钠消毒液1500kg,需要亚氯酸钠_________kg。27.(08江苏南通)(5分)阳光牌小包装“脱氧剂”成分为Fe粉、活性炭及少量NaCl、水。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中的Fe粉会转变成Fe2O3而变质。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使用过的阳光牌“脱氧剂”的变质程度(已变质的Fe粉占变质前Fe粉的质量分数),设计并进行如下探究过程。步骤(1)取食品包装袋中的阳光牌“脱氧剂”一袋,将里面的固体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滤渣。步骤(2)取步骤(1)中的滤渣8.0g,加入足量的稀H2SO4与滤渣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固体1.2g。步骤(3)取步骤(2)中的滤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的固体经洗涤后转移到坩埚中,充分加热、冷却、称量,得到8.0gFe2O3(注:滤液中的Fe元素已全部转化为Fe2O3)。求:(1)8.0g滤渣中Fe和Fe2O3两种物质的总质量。(2)该“脱氧剂”在未变质时,Fe粉和活性炭的质量之比。(3)该“脱氧剂”的变质程度。28.(08江苏徐州)(6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14g。(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g。(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9.(08山东)(6分)环保部门对某工厂的废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废水中含少量硫酸。取一定量废水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已知废水中的其它成分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至PH等于7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g,同时测得反应后溶液质量为138g。请计算该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30.(08山东临沂)(6分)刘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初中化学计算题怎么做?化学计算题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题型。如何提高计算题的教学效果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近些年来本人对此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一、设计梯度,诱发深入化学计算题中,学生最伤脑筋无疑是综合题,这类题目文字繁多、资料多、综合性强,尽管学生掌握了一些解简单题的知识和经验,但因综合分析能力差,不善于化繁为简,不能对知识准确迁移,因而觉得十分棘手。这类题目看似高深莫测,其实,也不过是由一些简单题目复合而成。如果老师能给学生设计合理的知识梯度,诱发深入,则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在一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三种钠盐,为了测定含量:(1)先加入40g10.4%的氯化钡溶液刚好完全反应,共产生沉淀4.32g;(2)用足量的稀硝酸处理沉淀,产生0.44g气体;(3)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共产生8.61g沉淀,求三种钠盐各多少克?初中学生看了这道题目,有的茫然不知所措,有的感到似曾相识,却理不出头绪,有的好像找到了解题途径,但对是否正确没有把握,这时,可出示下面的题目。(1)NaCl、Na2SO4、Na2CO3三种物质哪些可以与BaCl2溶液反应,产物是什么;(2)Na2CO3、Na2SO4共24.8g,其中含Na2CO310.6g,用足量的BaCl2与其作用,共产生沉淀若干克,再用稀硝酸处理,能产生CO2多少克?(3)若要生成143.5g氯化银,需NaCl几克。讲完这三道题,再作上面的题目,心理就有底了,这里要特别向学生强调,滤液中的NaCl来自三部分,既有原混合物中固有的,又有Na2CO3,Na2SO4与BaCl2作用生成的。二、发散思维,拓展思路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部分计算题也是计算题的难点之一,有些题中隐蔽一些几乎可以乱真的迷惑因素,所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即使一些好学生也往往被一些表象所迷惑,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我们能够每做一个型别的题目,然后作以小结,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以后碰见此类题目,就不会“大上其当”。表1一组求溶质质量分数的习题以上题目的出现,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你们做的是否正确呢”,在存在疑问的心理状态下更有利于学生的求知欲从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这是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最佳时机,如果教师能准确把握这个时机,在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给予点拨,这对学生的智慧发展无疑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化学计算题中同一型别的题目,它们在某些形式上有所变化和发展,在教学中应分门别类地归纳总结。例1.把50g98%的H2SO4稀释成20%的H2SO4溶液,问稀释后溶液的质量是多少?2.把50g98%的H2SO4稀释成20%的H2SO4溶液需水多少克?需水多少毫升?3.配制500g20%H2SO4溶液需要98%的H2SO4多少克?以上题目,虽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但相互间存在着变化演绎关系,只要仅仅抓住“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这一关键,稍作点拨学生便恍然大悟,从而正确解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十分有益的。四、启发思维,妙思巧解在化学计算题的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让学生掌握常规的解题方法,也应重视技能,尽可能寻求妙思巧解,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以升华。例.在t℃时,有某物质的溶液ng,将其分成两等份,一份自然蒸发掉10g的水,溶液即成饱和溶液;另一份只要加入3.6g该物质,也将成为饱和溶液,求t℃时此物质的溶解度。本题资料较多,学生甚觉棘手,教师不必将答案直接简单地提供给学生,更不能越俎代疱,代替学生思考,充分利用学生思维处于“受激发状态”,急于得出答案的思维最佳良机,指点迷津,指出:“蒸发掉的水分与加入的溶质形成的溶液恰是饱和溶液”,这时,老师象擂鼓一样,重槌敲打,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化学计算题型甚多,切勿搞题海战术,而应该脚踏实地的将其归类,提高学生解计算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计算题,应该怎么算?一般来说都是先分析题意,找出关系式,再按照要求设未知数,然后根据关系式求解,最后是答。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