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应试教育 >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计算时间段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计算时间段

发表时间:2024-07-11 05:24:37 来源:网友投稿

先用整点相减,再用分相减,如分钟数不够就在小时中拿出一小时作60分加上原来的再减。对应分钟后者小于前者的应向后者的小时借1小时,即60分钟。

1、这样后者的时间表示就为:

(A-1):(B+60)。

如:09:20到13:10

计算过程:

13-1=12

10+60=70

12-9=3

70-20=50

所以时间段为:

3小时50分。

2、再如:7:50到15:10分,15-7=8时,10-50不够,变为60+10-50=20分,8-1=7时,经过的时间为7:20分。

扩展资料学习数学时钟主要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既然是对数的一种感悟,它就不会像知识、技能的学习那样立竿见影,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经历一个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具体做法是如下。

第一重视低学段学生对数的感觉的建立,并在数感培养上处理好阶段性和发展性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第一学段教学是重点。《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教学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提供实物,联系身边具体事物,观察操作、游戏等都是较好的方式,如刚入学的儿童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应该通过实物、图片等,将数与物对应起来。然后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逐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在第二学段应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如时钟在生活中作用。

第二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培养学生的数感。由于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如时钟与生活密切相关。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