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应试教育 >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简介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简介

发表时间:2024-07-14 20:10:18 来源:网友投稿

历史文化学院前身历史学系,始建于1958年天津师范大学成立伊始。2001年改建为历史文化学院。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47人,专职教师34人,教师队伍整齐,专业覆盖齐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13名。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2名,占教师总数的65%。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约750人,博士研究生21人,硕士研究生145人,成为天津师范大学和国内同类院校中颇具规模和影响的教学、科研单位。学院拥有历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设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目前设有世界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门史(欧洲经济-社会史)、考古及博物馆、历史地理等7个博士点;设有专门史(欧洲经济-社会史)、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地理、考古及博物馆和历史文献学8个硕士点,覆盖了历史学全部二级学科。同时招收教育硕士、高校教师硕士和文博专业硕士。在校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约270人。学院设有历史学、世界历史、旅游管理和博物馆学四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800余人。学院结合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在体现课程设置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优化课程结构,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的指导思想,注重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社会欢迎,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学科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学院设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博士点,专门史(经济—社会史)、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5个硕士点,覆盖了历史学大部分二级学科,同时招收教育硕士。2005年,学院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历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申报、世界历史博士学位授予权申报均顺利通过通讯评议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评议,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即将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学院设有“经济—社会史研究中心”和“现代社会历史理论与实际研究所”,其中“经济—社会史”侧重中西方社会转型问题的研究,以其研究内容的前瞻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特色和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是天津市重点建设学科,“十五”期间获得450万元的建设经费,办有国内第一个专门学术刊物《经济—社会史评论》,开设了“经济—社会史评论”网站。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以“欧洲经济—社会史”研究为特色和龙头的学科群,确立了学院今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另外学院还是“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建有“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网站”。专业建设和教学获显著成绩。适应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需要,并与国际教育接轨,学院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目前设有历史学、世界历史、旅游管理和博物馆学四个本科专业。学院结合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以科研带动教学的指导思想,注重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学院的办学条件在近年来获得了根本性的改善。图书资料室藏书6.3万册,中外文专业期刊77种,其中古籍4600余册,外文专业图书1000余册;经济—社会史学科西文数据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收录900余种外文资料。学院文物室收藏有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的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字画等珍贵历史文物1800余件;建有模拟导游实验室、文物鉴定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等专业教学和科研设施,仪器设备种类、功能齐全,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近年来学院先后举办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经济—社会史学术研讨会”、“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及“世界历史博士生导师论坛”等大型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史学名家讲学约40人次。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准,学院每年派出一位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出国进修。至今已派出3名学者到英、美访学,并将依例逐年实行;学院与国外相关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了稳定的学术联系,如英国的剑桥大学、伯明翰大学、利兹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国内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都有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