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应试教育 > 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发表时间:2024-07-19 03:28:14 来源:网友投稿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要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合作学习,在一开学初,我们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有哪些步骤,如何进行合理的人员搭配和分工,并且知道如何和组内成员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树立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了解自己在组内不同角色所承担的任务以及自己对最终学习成果起到的关键性作用,确立小组长,能够更好的带领组员开展合作学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教学实例或者录像,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合作学习的成果或者表格等资料,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他人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在参照的基础上从而进行更好的学习,找到自己小组中更加独特和有效的方法。只有在充分理解合作学习的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才能充分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才能轻松愉快的达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1.确定人数。

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共同配合完成某项任务,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小组内的每个人都必须具有必要的学习态度、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低年级组建合作小组时,一般以4人—6人比较合适,这样的人数,能够使组内的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并且在活动的有效性和参与性方面能够达到最佳效果,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学生在一开始对信息技术的小组合作学习会感到陌生,学生们不太适应合作学习的方式,往往达不到共同学习的效果,于是三年级刚接触合作学习的时候,先采用两人小组和自己旁边的同学相互合作进行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两人共同完成学习目标,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活动的性质以及活动内容复杂程度逐步提高,再采用4人或6人小组。并且合作小组的规模还可以依据要完成任务的难易程度而变化,如果遇到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时,人员可以适当增加;还要依据所能占有时间量而有所不同,活动所需要的时间越短,组员应该适当减少。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