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德育的论文
班主任关于德育的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关于德育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班主任德育的论文1 [摘要]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其作用是其他人不能取代的。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对象,其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方法
引言
现在的学生光顾着学习了,所以很多的教师和家长相应的对学生的一些个人小节问题还有一些做人的道理方面的教育就相应的比较少。其实德育教育应该是一个学校教育的主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中学教育。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展情况来看,中学阶段应该是一个多变的阶段,也是成型阶段,教师应该抓住这个阶段的学生的一些特点,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重要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基础载体,因此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的有效方法。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抛弃落后陈旧的观念,探索富有时代气息,又合乎德育规律性的班级管理工作思路,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已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复杂性
高中的学生大都处在十七八岁的特殊年龄阶段,精力充沛,追求时尚,兴趣广泛,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以及行为的自控能力还不成熟。同时学生品德的形成还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这些都造成学校德育的复杂性,为班主任的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社会、家庭的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的正面教育。作为班主任首先应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对社会、家庭对德育产生的负面影响加以正确的引导。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我们不能否认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认知空间,拓宽了接受信息的渠道。但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同时可以接受其中的不健康信息,那些消极甚至反动的信息自然对学生道德观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这就给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传统德育方式的落后
反思目前的德育工作,仍以灌输为主。传统的教育强调“师道尊严”,追求教育者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服从,被动地接受训导和灌输,这种不民主、不平等的关系同样使班主任工作缺乏实效性。班会往往是教师的说教和学生对条文的死记硬背。这种方式违背了德育的规律性,无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接受能力,自然引发学生的反感,也造成了德育工作的“失效性”。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大举入侵,由此生发的学生思想和学习问题也越来越趋于个别化,班主任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个体发展。
二、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德育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沟通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桥梁。建设健全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
(一)培养班干部队伍
班集体的面貌,很大程度取决于干部的带头作用。班级干部对全班学生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培养班干部队伍,有助于能搞好班级工作。班干部应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对班干部队伍的培养,不能作为一种形式,而应当精心培养:其一,要发挥班干部优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其二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讲求工作方法,同时要求班干部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三培养班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班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
(二)引导教育学生
班主任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分清是非,明确方向,提高思想认识。进行思想教育要以理服人。学生的思想问题大量属于认识问题,对学生教育应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对学生无论是激励,还是批评,都应使他们明白道理。这并不是对学生的`错误言行放纵、容忍,而是剖析说理,使学生心服口服。如果班主任不采用说理方法,而是采用体罚、变相体罚、大声训斥的方法,其结果就会适得其反。因此引导学生坦露思想,武装头脑,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思想教育的其形式,有课堂讲授、专题讲座、讨论会、个别谈话和写评论文章等。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三)关心并理解学生
关爱学生是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只有对学生真挚的爱,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得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生把教师当作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样教师的教育就容易被接受。
热爱学生最忌偏爱,偏爱不仅有损教师的形象,不利于学生的团结和学习,而且不符合师德规范。作为班主任应热爱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并处处表示对他们的爱护和关心。理解学生要深入学生,从关心学生入手。这样要求班主任要做到了解班上每位同学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关心,他们会以努力学习来回报。
(四)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
每个人都有自尊,同时也需要别人的尊重,学生亦如此。教育家杜威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我们知道大多数中学生都很爱面子,有较强的自尊心。虽然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但我们绝对不能不顾学生的自尊,按照统一的教育模式去约束学生的个性。当前创新教育极力提倡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就是要求教师从维护学生的自尊开始来考虑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对待进步较慢的学生更是如此。在创新面前这一部分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其他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样深厚,关键在于你怎样挖掘。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出人才。什么是人才?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做出了或正在做出创造性成果的人,才能称为人才。因此教师应善待每一位学生,从维护学生的自尊出发,并以“个性充分的自由发展”为目的,承认学生的千差万别,努力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其整体素质。
总之,班级德育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解决的很多。教育有法法无定法。作为班主任应当不要拘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抓住现象、分析本质、对症下药、寻找规律,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日俱进,探索新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好方法。只要教师真诚地奉献一颗“爱心”,加深理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一定能做好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何伟雪.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广西教育.2007(28).
[2]陈向平.新形势下再看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3]张纯芳.将德育工作融入班主任工作.[A].宜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上).2005.
[4]李广录.素质教育与班主任工作.[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
班主任德育的论文2 摘要:繁杂的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被列为重中之重,而纷繁的德育教育工作如何以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为着眼点,使德育教育贯穿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这是当前德育教育王作新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心灵教育;
众所周知,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当务之急,要使德育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通过变理想教育为心灵教育,变直输式教育为自我教育,变就事论事教育为间接教育的三变德育教育方法,在班主任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变理想教育为心灵教育。增强学习自信
2008年,我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刚接触这个班,就感觉到整个班级的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气氛不是太浓,学习习惯不是太好,而且学习态度不好,自觉性较差。经过和学生的接触与个别了解,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仍生活在原来成绩不好的阴影之中。针对学生现状,如何在学生的学习中贯穿德育教育,针对目前这个班级大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靠空对空的大道理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必须变换全新的方法走进学生心灵,用激励的方法,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形式是主题班会,在黑板上我写了几个字“告别昨天”。其实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就是领航员,我愿做这样的一个人,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去引领学生寻梦的航程。
学生正处在初尝人生之际,总会有许多困惑。眼下的孩子受各种传媒的影响,早恋已经成了校园中一个十分棘手的难点问题。按照常规一般都是家长和老师采取硬性围堵的方式,或是直输式教育以直接批评为主。但常常收效甚微,有少数更是适得其反。其实只要我们换位思考问题,只要想想我们成年人在遭遇情感时尚且会有的迷失和不知所措。我们就完全可以用非常宽容的态度,来逐步引导孩子欣赏异性,当他们明白了自身的情感定位后,很多孩子随后会调整心态,回到原有的生活道路上来的。
为了使我们班上的学生也从“早恋”问题中摆脱出来,全面受到教育。我们采取了以“早恋人人谈”为主题班会的形式,人人参与讨论。当大家讨论到一定火候时,我也作为班级的一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基本上都已进入了青春期,身心变化使少数同学开始萌动“爱恋之情”,这一切都很正常,你们并没有错。只是你们正处在学习和长身体时期,正是人生很重要的岔路口上,应该清楚地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暂时放一放,什么事情是眼下必须努力去做的。”
我再举了例子:燕子去迁徙时,也许有两只飞得更近一些,但并不等于说,这两只燕子会在遥远的旅途中永远并行。路很长燕子也很多,真正能结伴到底的不一定是开始的同行者。你们会长大认识和情感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感情诚可贵但如果没有理智,就会有风险。
三、变就事论事教育为间接教育,提高个人品位
德育教育必须贯穿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这也是德育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但是现在职业类学校学生的衣着穿戴在学校管理中已成为一大难点。学生的攀比性很大,你穿的少,我比你更少;你穿的短,我比你更短;你穿的暴露,我比你更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有的学生的穿戴已失去了美感,几乎达到奇装异服的程度,严重影响到了学习。如何解决好学生的衣着问题,光靠传统的就事论事的批评教育已无济于事。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使大家受到教育,我还是借助主题班会的形式,只是转移一下视线,以讨论班主任的穿着为主题开展大讨论。以“我的老师我打扮”为主题班会内容,根据身份、款式、颜色、时令、场景为前提,要达到适时、协调、得体为要求,发挥了学生各自的想象力,通过看到的、听到的,结合自己的审美观,不少学生说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在学生谈到差不多时,我又把话题转到了对象作为我们班学生的话,衣着穿戴又应该如何把握?根据身份、场景、时令如何做到得体、协调的要求。使全体学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同时也是一次生活常识大讨论、大学习过程。
通过近年来德育教育工作的实践,我体会到德育工作必须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深入学生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每一天都在笑声中度过。
参考文献:
[1]屈红霞,毛春铧.可以这样做班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会平.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吉姆贝利.教师职业的9个角色,中国青年出版社。
[4]孙云晓_我眼中的健康教育,时代文艺出版社。
;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