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孩子少儿科学课有没有必要学

孩子少儿科学课有没有必要学

发表时间:2024-07-09 16:11:28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明确2023年前要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有条件的地区可将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省级统一考试。

转自教育部官网

这意味着中高考依靠科学理论记忆的应试模式已经过去,理论与实操并重的时代全面开启!科学实验更多地考察的是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这些才是决定孩子未来竞争力的重要素养。

政策发展线梳理

其实“科学实验”进入中高考应试范畴早就有苗头了,这也是国民科学素养愈发被重视的必然结果。下面且看小白为大家梳理一下时间线:

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同年9月,全国小学一年级开始增设科学课,将其作为基础性课程。

2018年,小学科学被定为浙江省教育质量监测科目。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强对实验操作的考核,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创造能力。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智育水平,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

近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

纵观“科学实验”的“转正史”,不得不说,科学、实验越来越重要。而此次将实验操作纳入中考,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考试更是会产生重要影响。

政策究竟对谁有益

这突如其来的“官宣”,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小白发现愁的家长关注点大多在于:不同于传统的理论考点,科学实验操作具备更多的不确定性,灵活的考试形式似乎对孩子而言难度太高了?家长们纷纷担忧对自家孩子升学产生影响。

其实不然当信息化时代迅猛发展,我们孩子学习不能仅仅是停留在课本之中,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手实操,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未来竞争力。什么才是有益于孩子未来发展的,想必家长们内心都有自己的评判。

STEM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

STEM教育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的?一位STEM教育专家举过一个缝制沙包的案例,这个例子非常简单,做一个小沙包,那我们看AB两位老师的做法。

A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生缝沙包:从裁剪布料、针线缝合,到最后填充沙子、封口。学生一步步按照他的方法来做沙包,最终大家都做出了非常具有统一性的沙包。

B老师则采用不同的方法授课,他先带学生探讨沙包有什么功能?和真实生活场景有什么联系?沙包自然是用来玩的,那么基于这个功能,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思考,如何保证沙包能丢得更远?需要融合力学原理、材料、工艺等知识,制作完成后,同学之间相互试玩一下,检测沙包投掷的最远距离。

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根据自己拥有的知识提出所有能想到的解决方法,在这些方法中筛选出最好的一个;建立模型,利用材料,创造出实物,实现自己的想法;测试作品,为作品作出评估,并进一步完善设计。这是一个完整的探究式学习过程,孩子的收获自然也不仅仅是学会制作沙包这么简单。

而且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各地各校要丰富实验教学实施形式,促进传统教学与现代新兴科技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实验教学中要遵循学科特点,积极推动学生开展研究型、任务型、项目化、问题式、合作式的学习,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定期举办全国中小学生实验教学技能竞赛。”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等形式,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原理,锻炼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让孩子对自然科学、人体科学、物理科学等产生浓厚的兴趣。

政策发布后的一段时间,小白发现,很多家长都有一个思维误区:认为自家小孩年纪还小,距离中考还有很远,现在不必着急?实则不然,幼儿阶段是孩子科学启蒙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孩子实操能力的重要阶段。帮助孩子把握科学启蒙的黄金时期。

有时候孩子的未来,不仅在于他的努力,更在于家长的眼界和想法。而作为家长我们又是否为孩子准备好了适应未来的教育思路呢?

家长们是否看到STEM教育超越当下的长远价值?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