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训师队伍的建设
听动听的音乐,读经典的书籍。你好我是马登强Bean,这里是【登强读经典】。
优秀的企业都拥有一只卓越的内训师队伍。
这样一只队伍,
可以萃取和沉淀,组织优秀的经验和智慧。
可以帮助员工快速的成长,胜任工作岗位。
可以让组织经验,不会随着人员流失而流失。
好处倒是有很多,那具体怎么做?
我们一般会从选、育、用、激励,这四个步骤去思考。
第一选拔。
1、内训师的定位
这点至关重要,要想达到组织经验萃取和传承的作用,那内训师们,肯定是在公司里有某方面特长的,那怎么找,可以用经验意愿坐标系筛选。
用经验和意愿两个维度建立一个坐标系。
有经验有意愿的肯定是要入选,是我们的核心。
有经验无意愿的这部分,他可能是因为工作忙,或者是呈现能力不足,也要入选。
只是分工上要做一些划分,可以作为内容开发师,在经验萃取和课程开发等内容开发多做一点。
有意愿但经验不够的,可以多加以培养再入选,这部分是组织的活跃力量,可以多加鼓励和培养。
无意愿和无经验的不选。
从这个维度一圈定,也就基本上确定了内训师的潜在人群:管理层、技术和业务专家、部门绩优骨干人员。
2、选拔流程
接下来就是如何选拔,其中很关键的就是职责分工。
虽然是我们操盘和负责内训师队伍,但不要就一肩挑了。
这个就涉及到角色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培训部门是支持者的角色,永远是为业务部门提供支持的。
而其实不仅是内训师项目,所有的培训项目应该都是这一角色。
我们培训部门应该是负责:内训师项目的统筹运营;宣传造势工作;组织审议候选人。
业务部门应该是负责:内训师名单的推荐;审核候选人。
所以只有明确了职责,把业务部门拉进来,才能把内训师队伍建设的接地气。
第二培育。
培育也许是我们做得最驾轻就熟的,核心就是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课题。
这里就特别有就讲究,大概有两种做法。
一种就是跟业务领导和内训师讨论,课题必须要紧扣业务和战略中的关键点和难点,当然这种比较敏捷。
另一种就是比较系统,那就是设置课程体系,也可以说是学习地图。
做过内训师项目的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劳师动众,花钱花力,开发出来的课程和讲师,开发出来以后就被束之高阁。
用不了。
这就是因为课程,没有很好的结合工作任务场景。
这就是学习地图的优势。
通过学习地图,把岗位的工作任务,最佳实践和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态度和技能都明确出来,甚至包括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和最恰当学习的形式。
第二步课题开发。
根据确定的课题和形式,进行面授课程开发、微课开发、在岗带教等。
具体的无非就是采用工作坊的方式进行,市面上这方面的课程都非常的成熟。
第三步授课和通关认证。
一般都是先开发课程,然后拿着开发出的课程,进行授课技巧的培养。
授课技巧的提示,一定是需要大量的进行演练,并且后续还需要进行不断的磨课。
然后就是认证,这点仪式感就要建设好,能够请到老板和高层作评委那就最好,一方面是让内训师的成长被看见,另一方面也是展现我们的工作成果。
还可以安排给内训师进行形象照片的拍摄,便于后期的宣传和使用。
第三使用。
把内训师用起来,才是项目最关键的一环。
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的课题一定要基于公司的战略和业务场景,否则无法应用。
最佳的方式就是把内训师嵌入到其他的学习项目当中,比如新员工培训、专业课程、基层管理者项目、销售训练营等等。
像我们做的某国有大行的项目,2021年花了大量的精力,搭建了个人客户经理、法人客户经理、客服经理和网点行长正副职五大岗位,系统的学习地图、内容开发和内训师资,今年就是要用这批内训师,进行全省跨市轮训,要覆盖一万多人,第一期就是30个班。
具体的内训师的管理也有很多的方法,比如积分制,与职称挂钩等等。
第四激励
这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做法,总体而言无非是两种。
一种是物质激励,任职津贴、课时费、福利等等。
但对于内训师激励来讲,应该更多从精神层面去设计。
每个人其实都有分享的意愿,多发掘和鼓励,人性中高尚的、利他的那一面,给予更多的荣誉感,比如在年会设置一个最佳十佳讲师奖,还有设置拜师仪式等等。
最大的激励还是给予他们成长的台阶,让他们能更好晋级、业务提升和职务升迁,平时要安排一些案例讨论会、项目复盘会,建立他们的愉悦回路。
因为最终企业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需要持续不断的培养,能胜任岗位的人员。
而内训师队伍的打造,是我们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关键的一环,组织经验就不会随着人才流失而流失,内部的人员也能快速的成长,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