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开诚布公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开诚布公成语简解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编号:232成语:开诚布公注音:ㄎㄞ ㄔㄥˊ ㄅㄨˋ ㄍㄨㄥ汉语拼音:kāichéngbùgōng参考词语:推诚布信,开布诚信,推诚布公反义:明争暗斗,虚情假意,钩心斗角,尔虞我诈近义:肝胆相照,推心置腹,开心见诚,推诚相见释义:敞开胸怀,提出公正客观的见解。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语本《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开心见诚」Emoji符号:(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开诚布公”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成语详解典故说明: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兼军事家。东汉末年他隐居耕读,刘备听说他的才能,于是三顾茅庐,登门请求诸葛亮出来从政。诸葛亮执政期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陈寿在《三国志》的〈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非常推崇,他赞扬诸葛亮在当丞相时,能够「开诚心,布公道」,以真心对待部属,处事大公无私,所以受到大家的爱戴。即便他「用法严峻」,但人民虽畏惧却没有怨言。军政大权都操在他的手中,但后主对他丝毫不疑。因此陈寿认为他是跟管仲、萧何差不多的人物。后来「开诚布公」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典源:《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1>之为相国2>也,抚百姓,示仪轨3>,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4>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5>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注解〕(1)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避乱荆州刘备三访其庐乃出。为人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曾败曹操于赤壁。刘备殁辅助后主刘禅,封武乡侯。志在攻魏以复中原,乃东和孙权,南平孟获,与魏长期争战,后鞠躬尽瘁,卒于军中,諡号忠武。有《诸葛武侯集》。(2)相国:秦汉等朝所置的宰相职位。后沿为宰相的通称。(3)仪轨:法度规范。(4)服罪输情:坦承自己所犯的罪行,并诚心改过向善。(5)游辞巧饰:用没有根据的言辞掩饰罪行,虚伪狡诈。书证:01.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宰相以其开诚布公之岁月,弊弊焉于调遣科降之间。」02.宋.许月卿〈次韵陈肇芳竿赠李相士〉诗:「集思广益真宰相,开诚布公肝胆倾。」03.《续资治通鉴.卷一六二.宋纪一六二.宁宗嘉定十四年》:「与之开诚布公,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人人悦服,军政始立。」04.《清史稿.卷一五八.邦交志.日本》:「两国和谊,载在盟府,永矢弗谖。本大臣敢不开诚布公,以效愚者之一得,惟高明裁察见覆。」用法说明:【语义说明】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使用类别】用在「真诚相待」的表述上。【例 句】她这一番开诚布公的话,证实了她对他的心意。我希望你们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以化解彼此的误会。我现在想开诚布公地跟你说几句话,希望你能静下心来听。经理的成功就在于他对属下能开诚布公,处事向来透明合理。由于校长对主管调派任用一向开诚布公,因此从来没有人不服。我希望大家能开诚布公,有话放到台面上来谈,不要在背后嘀嘀咕咕。成语接龙“公”字开头的成语
“开”字结尾的成语
“开”字开头的成语
“公”字结尾的成语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开诚布公。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开诚布公。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开诚布公”分成的单字详解:
开,诚,布,公。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