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什么是训诂学家历史上训诂学家有哪些代表人物

什么是训诂学家历史上训诂学家有哪些代表人物

发表时间:2024-07-17 22:43:40 来源:网友投稿

训诂学(“诂”音“gǔ”,同“古”)是研究中国传统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

历史上训诂学家有郭璞、顾野王、段玉裁。

训诂学也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它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词义,尤其著重於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所谓“训诂”,也叫“训故”、“故训”、“古训”、“解故”、“解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训诂”连用,最早见于春秋时期鲁国人毛亨注释《诗经》的书,书名叫《诗故训传》,“故”、“训”、“传”是三种注解古文的方法。训诂合用始见于汉朝的典籍。

郭璞

东晋训诂学家。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顾野王

(519—581),南朝陈人,字希冯,文字训诂学家。曾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著《玉篇》30卷,收字16917个,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书,解释颇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

段玉裁

(1735—1815)清代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字若膺

号茂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段玉裁博览群书,著述宏富,所著有《六书音均表》、《诗经小学》、《古文尚书撰异》、《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汲古阁说文订》、《说文解字注》及《经韵楼集》等书。其中以《说文解字注》影响最大,被列为“《说文》四大家”之首。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