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设计之宋体字设计
宋体字可以说是我们现在最常用的字体之一,一方面他与黑体一样,具有非常良好的可读性和易辨性,另一方面,他又比黑体更具有历史感和东方韵味,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教材、书籍内文或者官方文件,都是用的宋体字,甚至许多设计都会用一些比较有表现力的宋体字作为标题
所以可想而知,学习设计宋体字对我们的帮助有多大
正所谓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所以在讲如何设计宋体字之前,我们先来扒一扒宋体字的历史吧
虽然说宋体字叫做宋体字,但是如果要追溯宋体字的起源,我们还得从唐朝说起
唐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开始盛行开来,唐朝皇帝甚至派出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
于是便出现了「抄经生」这种人肉印刷机
这篇经文便是当时唐朝的抄经生所抄写的,他们需要使用规整统一的楷体,文字的开头在同一水平线,而且每一列的字数统一规定为17或者19个字,方便字数的统计,像这一篇经文每一列就是17个字
可是即便出现了大量的抄经生,依旧满足不了人们对经书的需求
于是聪明的中国人开始印刷经书,将经文刻在木板上,就可以实现大量的印刷了
可是楷书刻起来是很不方便的
一方面书法家写的楷书讲究起承转合、抑扬顿挫,不同的人写出来的字风格差异十分明显,例如颜真卿和赵孟_他们所写的「宋」字就明显不同,即便用笔临摹都很难了,更别说雕刻出来了
另一方面楷体由于是书写的字体,所以大多数笔画都是带有弧度的,而在木板上刻字,曲线是非常难刻的
于是他们逐渐将曲线刻成直线,把笔画的弧形特征降低,也将楷体中相同的笔画进行规范了,这样的字体便是宋体字的前身
我们可以看一下宋朝时期的刻本,这是南宋时期陈宅经籍铺所刊刻的《朱庆馀诗集》
这时撇、捺等笔画的弯曲程度大大降低了,而竖笔和横笔也基本上变成笔直的直线了
不过宋朝时期刻本体的横画依旧是倾斜的,从中依然能很明显地看到楷体的痕迹
那么为什么宋体字会形成横细竖粗,横画后带三角形饰角的字形呢?那是因为刻字的木板上是带有木纹的,如果垂直木头的纹理刻的话,笔画会比较容易断,需要加粗一些
而如果是顺着木纹刻的话,就没那么容易断,所以可以相对细一些
可是为什么是横画细,竖画粗呢?反过来不行吗
那是因为在大多数的汉字中,横画都是比竖画多的
上海交大的郭曙纶教授对20902个汉字进行了统计,发现这些汉字的总笔画数量多达268479个,而其中横画有82682个,占30
8%,而竖画有51459个,占19
2%
可见在汉字中横画是比竖画多的
所以如果将横画刻粗,竖画刻细的话,可能会使得字体过挤而不美观
虽然说横画顺着木纹,比较不容易断,可是横画的两端还是会比较容易磨损的,所以工匠们一般会将横画的两端稍微刻大一些,形成饰角
在明朝宋体得到了进一步的简化,原本复杂精细的刀刻技法简化成了横、竖和斜三种,所以刻字工匠的门槛大大降低了,宋体字得到了真正的普及
我们同样来看一下明朝时期的刻本,这是明朝时期汲古阁刻印的《道德指归论》,这个时候的宋体横画已经基本变成水平了,虽然笔画依旧比较张扬,但是已经少了许多楷体的影子
所以从明朝时期开始的刻本体才能算作真正的宋体
也是在明朝时期,宋体字传到了日本,所以现在日本将宋体字称为明朝体
清朝是刻本最多的一个朝代,而宋体字在中国真正被确定统一称为「宋体字」也是发生在清朝
了解了宋体字的历史后,我们可以发现宋体字的意义并非只是美观和易读而已,他是经过中华民族近千年传承、优化和改良的文化结晶,他的身上有着厚重的文化气息
也难怪中国、日本、韩国等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会对宋体有独特的偏爱
接着我们就正式进入设计宋体字的教程部分,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宋体字的主要特征
从楷体字转变为宋体,主要产生了三个特征,第一个是横平竖直,也就是说横画是水平的,竖画是垂直的
第二个特征是横画比较细,竖画比较粗
第三个特征是笔画上出现了三角形的装饰角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