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明代什么人的官服上才有龙

明代什么人的官服上才有龙

发表时间:2024-07-20 07:21:08 来源:网友投稿

  。。。除了皇族谁敢身上绣个龙啊~~~~

  没记错的话,皇帝衣服上绣九条龙~~

  历代帝王自命“真龙天子”,受命于天,驾临人世,统治众生,于是在服饰上大量使用传说中的神兽“龙”的形象,非帝王不准用,以示君临天下,唯我独尊。如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光绪皇帝御用龙纹褂,在石青色素缎地上,于前胸、后背、肩部织团花五爪正龙、前后襟织团花坐龙、袖端织行龙,褂端和下摆斜向排列曲线形水脚,水脚上层叠八宝平水,除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外,还隐喻着“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明洪武三年(1370年)规定:皇帝及太子亲王们在祭天地、宗庙时要服用冕服,其余场所都不许用(后来在册立、登极、正旦、冬至等大典亦用之)。其他场合用常服和燕弁服。文武官员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时服“朝服”。凡每日早晚朝奏事、传班、谢恩、见辞时服“公服”。一般服“常服”。如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的龙袍,用黄缎制,前后织团龙十二;肩织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前身宗彝、藻、火、粉末、黼、黻六章,即十二章纹样,腰束玉带,戴翼善冠,应为衮服,这和《历代帝王像》中的明宪宗像所著服相近。《清代帝后像》中的孝淑睿皇后(仁宗嘉庆后)像上所著服饰应是冬夏两种朝服中的冬朝袍三式中没有折裥的一式。其朝服外加朝褂……也是朝褂三式中都不打裥的一式,前后织立龙各二,……在襟及下裙处用团“寿”字及蝙蝠纹,即所谓万福万寿。

  文武官员的服饰也有森严的等级差别,明代文武一般公服,按官品等级不同,颜色花纹各有区别。大官红袍,中等青、绿袍,小官檀或褐绿袍。花朵也分大小,小官无花纹。……公服花样,一品大独科花,径五寸;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三品散答花,无枝叶,径二寸;四品五品小杂花纹,径一寸五分;六品七品小杂花,径一寸;八品以下无纹。

  而更明显的区别标志是补子,文禽武兽,胸背各一,明代比清代的大些,约40厘米。常服用补子分别品级:公侯、驸马、伯用织麒麟、文官一品织仙鹤、二品织锦鸡、三品织孔雀、四品织云雁、五品织白鹇、六品织鹭鸶、七品织鸿雁、八品织黄鹂、九品织鹌鹑、杂品织练鹊、凤宪官皆用獬豸。武官一品二品织狮子、三、四品织虎豹、五品织熊罴、六、七品织彪、八品织犀牛、九品织海马。到了清代,龙袍只限于皇帝、皇太子穿用,皇子只能穿龙褂。蟒袍上织着蟒纹,蟒袍上自皇子下至九品乃至未入流者皆有,主要以服色及蟒的多少区别官职。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亲王和郡王须赏赐后才能用金黄色。自贝勒以下曾赐五爪蟒纹者才能穿用;自武二品和文三品以上则可织独蟒,文四品以下织八蟒,文七品以下织五蟒,且都是四爪的。文官官员的补也与明代略有不同的地方是:清代文二品织孔雀、八品织鹌鹑、九品织练鹊;武二品织麒麟、三品织豹、四品织虎、五品织熊、七品八品织犀牛,余皆相同。

  皇帝对文武百官赏赐的服饰称“赐服”,大多以特恩,如竭陵、大阅、陪祀、监修实录、开经筵等场合服之。一种情况是官品未达到应服的,如未至一品而佩玉带,正二品而赐服公、侯的麒麟服,或品级低而赐服高一、二级如仙鹤服;另一种是赐蟒衣、飞鱼、斗牛服。因为蟒是象龙的纹样,只比龙少一爪而已,所以极为尊贵,需要赏赐才能服用。

  给你个网站参考下看看~~

  http://chinaabc.showchina.org/rwzgxl/zgfs/200703/t109023.htm中国服饰~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