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设计有效的数学课堂
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着重反思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从教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的认识到,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想、去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在揭示课题后,接着问:“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我拿出三根木棒让学生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奇怪。接着我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再让学生演示与另两根组成一个三角形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与兴趣,急于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时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也就很容易接受了。
二、多做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例如:以前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先让学生把这个定理背下来,然后整节课就和学生练习勾股定理的应用,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现在我上这节课时,先和学生从简单的直角三角形入手,借助网格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三角形三边长的计算,猜想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会有什么关系?尽管猜想的过程中有对有错,猜想的结果出人意料,但让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收获,而不把这个过程看成是浪费时间。对于猜想结论的对错,让学生自己实际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思维的火花进一步迸发。他们的验证方法各种各样,但我很欣赏这一点。接下来我和学生一起用拼图地方法验证,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实践。实践证明若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学生普遍反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动脑去做去想才能学得会,永不忘。
三、注重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适中的一条线。
四、大胆创新,在表演、游戏、故事中学习
新课程注意到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认识到了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试想假如学生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他怎么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在讲黄金分割时,我会穿插上一段这样的小故事:
0.618在科学艺术上的表现我们已了解了很多,但是,你有没有听说过,0.618还与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惨烈残酷的战场也有着不解之缘,在军事上也显示出它巨大而神秘的力量?一代枭雄拿破仑大帝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命运会与0.618紧紧的联系在一起。1812年6月,正是莫斯科一年中气候最为凉爽宜人的夏季,在未能消灭俄军有生力量的博罗金诺战役后,拿破仑与此时率领着他的大军进入了莫斯科。这时的他可是踌躇满志、不可一世。他并未意识到,天才和运气此时也正从他身上一点点的消失,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和转折点正在同时到来。后来法军便在大雪纷扬、寒风呼啸中灰溜溜的撤离了莫斯科。三个月的胜利进军加上两个月的盛极而衰,从时间轴上看,法兰西皇帝透过熊熊烈焰俯瞰莫斯科城时,脚下正好就踩着黄金分割线。
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无拘无束的问答、创设愉快情景、穿插一些表演、游戏、小故事等活动,都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本着新课程的理念,用心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改进教学设计,总能找到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