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用文言文怎么说
1.古文年龄怎么说啊一、婴幼儿时期
1、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本词中“提”的本义是“抓住小孩两腋将其向上抱起”这个动作。“提携”等为其衍生词。
二、少年时期
1、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2、垂髫: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3、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4、教数:9岁。
5、外傅:10岁,出外就学。
三、青年时期
1、金钗之年:女子12岁;
2、舞勺:13岁。豆蔻年华:女子13岁。
3、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成童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4、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及笄:女子15岁;
5、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6、二八:女子16岁;
7、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8、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四、中年时期
1、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2、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3、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五、老年时期
1、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2、黄发:指长寿老人。
3、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4、古稀:指70岁。
5、喜寿:77岁;
6、耄耋:指80岁。
7、米寿:88岁;
8、鲐背:tái,90岁,指长寿老人。
9、白寿:99岁;
10、期颐:指百岁。
11、茶寿:108岁;
12、上寿:120岁
13、双稀:140岁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