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成就有哪些,诸葛亮的贡献是什么
成就:
东连孙吴、北拒曹魏。在面临众多诱惑、挑战的国际关系中,能矢志不移的一贯坚持。
抚南诚民、厉制治国,富民强国、农商并举。
苦修兵务、待机北伐。诸葛亮在当时蜀国的具体国情下,能够建设出这样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
攻占陇西、分化蚕食。由于蜀国与魏国的国力差距悬殊太大,诸葛亮制定的北伐战略是:攻取整个陇西之后,再拿下关中,一点一点地蚕食魏国的地盘,增强自己的实力,为最终夺取中原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里多为骁勇善战的少数民族。出兵陇西不仅道路相对平坦,而且还能得到当地的粮食和对蜀国来说十分宝贵的战马,同时还可以把少数民族从魏国分化出来并得到充足的兵源,这样蜀国的国力就会得到空前提高。
贡献:
身为丞相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诸葛亮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益州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
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扩展资料:
小说中的诸葛亮: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隐居在襄阳隆中,由徐庶向刘备指引,后经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一开始并不被关羽张飞所看好,火烧博望坡后关张对诸葛亮的智谋心悦诚服。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军退走江夏,临走时诸葛亮设下伏兵水淹、火烧曹操军。
而后作为使者去往江东舌战群儒并说服孙权与刘备联盟共同对抗曹操。与周瑜合作但斗智斗勇火烧赤壁,并料到周瑜想要加害自己而预先让赵云驾小船来接应,回刘备营中后调遣关羽张飞赵云对曹操进行追击,策划出关羽华容道的典故。
曹操败走后诸葛亮用计袭取了周瑜马上就攻下的江陵,反攻荆州后识破了周瑜的假道灭虢计策,将周瑜活活气死,致使周瑜临死说“既生瑜何生亮”。
刘备入川时折了庞统,驻守荆州的诸葛亮给叮嘱关羽“东联孙吴,北抗曹操”,带张飞、赵云等将入川支援,顺势拿下成都,而后参与了汉中争夺战,与群臣劝刘备称王。关羽失荆州后,假装生病来劝刘备称帝。刘备伐吴失败后托孤诸葛亮,并让刘禅及其两个弟弟刘永、刘理认诸葛亮为相父。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