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江华二中的历史沿革

江华二中的历史沿革

发表时间:2024-07-27 18:30:03 来源:网友投稿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建为官立高等小学堂,第一任堂长舒惠英,民国二年(1913年)“官立高等小学堂”更名“县立高等小学堂”;民国五年(1916年)更名“县立高等小学校”,徐敏任校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又更名为“县立高级小学校”,吴杰中任校长。县立高级小学校,办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学校共办35班,毕业学生1200余人,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虞善聪),中共早期党的领导人陈为人、李启汉、王涛,革命烈士韦汉等曾就学于此。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城厢设立“保安镇中心国民学校”,县立高级小学校停办。1943年,时值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县内多届小学毕业生无处就学,为培养人材,有识之士毅然筹谷兴办中学,所以在原县立高级小学校基础上创办县立初级中学。当时招生1个班,学生60名,另外招收2个“先修班”(即是补习班,准备入县中就读的人收在此补习),至1949年,共招收13个初中班,加上两个先修班,共招生976名。解放以后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在1949年全校共8个班,学生320人,教职工22人。在此基础上学校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逐步扩大。1950年至1985年的35中,学校共招收初中班126个,学生6939人,共招收高中班69个,学生3465人。1956年沱江划归江永县管辖,学校更名为江永二中,1958年沱江回归江华县,次年4月,学校更名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二民族中学,1970年改为沱江中学,1981年恢复第二民族中学的校名。1985年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顾委常委江华为母校题写“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的校名,此校名沿用至今。二中1960年开始招高中班,1963年由于历史的原因停止招生,直到1969年才恢复招收高中生。即便恢复招收高中生,但在20世纪80年代前,由于县城在水口,地处沱江的江华二中在招生等方面都受到某些制约,教学成就一度不够突出。1985年县城从水口迁回经济中心沱江。两年后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志愿进行录取,这时二中不失时机地提出“兴我二中”的口号,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强力整顿学风。此举成效明显,使二中走出了低谷。20世纪90年代后,二中得到了迅速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地方环境的发展之路,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2010年2月2009年度县属学校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10年3月江华县社会保障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4月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一届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比赛第一名2010年4月江华瑶族自治县“健康杯”职工健身运动拔河比赛二等奖2010年8月迎县庆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国土资源杯乒乓球赛第六名2010年10月2010年江华县教职工“迎县庆”蓝球赛男子甲组第一名、女子组第二名2010年10月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二十八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县属中学组第一名2010年11月湖南省民族体育先进集体2010年11月江华瑶族自治县五十五周年县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2010年12月2010年湖南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