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代叫什么
河南的简称为豫,称为“豫州”。
九州之中九州中最大的,也是处于九州中间的地理位置,也是中国之中(洛阳,是周公立杆测影,建城的地方)【豫】是命名用的字,命名字,均是后来产生,一般不是原生字,很少用本义,很多人把豫字说成牵成大象,是一种错误的说法。豫州是九州之中,也是最大的州,象,有大、安祥的意思,用了予的音,豫州作为命名用,取象之特性,并非因为有象,才叫豫。【豫】,犹犹豫豫,犹豫的意思,则来源来【予】的特性,织机的丝线来回推送,犹豫不定。所以河南简称为【豫】,并非有象,而是造字时用了象之大、祥和的特性来命名,形容【豫州】是九州之中,最大的州。扩展资料洛阳古称河南,洛阳与河南常常画等号去年,我市重印出版的《元河南志》,开篇便有这样一段话:河南一词,在唐宋以前为县名或郡名,指洛阳附近地区。至明设河南布政司,始为省区称号。这就是说河南这个称谓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洛阳独享,外地无份,只是到了明朝之后,河南才作为省区的概念面世了。洛阳称河南是与河东、河内相对应的,若从地理位置上看,河东、河内、河南这三个区域,恰恰构成一个鼎足之状,而洛阳的孟津县正好处于轴心,这个县的西北为河东,北部和东北为河内,其南面正是洛阳,也就是河南。有关史料显示,洛阳(洛邑)东周时为国都。秦置三川郡郡治在雒阳(洛阳),西汉时析三川郡,东部为河南郡,西部属弘农郡。河南从此成为地名,一直到清末,河南郡、河南尹、河南府这样的称谓,都特指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东汉时雒阳为首都,曹魏时也为首都,但改雒阳为洛阳,行政建制沿袭东汉的。西晋改河南尹为河南郡,同时东部析置荥阳郡。东晋十六国时期,河洛地区仍为河南郡。北魏统一北方后迁都洛阳,又改河南郡为河南尹。隋代复改河南尹为河南郡,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唐代河南郡改为都畿道河南府。北宋时期河南府以西京洛阳为中心,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伊川、新安、宜阳、洛宁、嵩县。南宋时期金国河南府辖区有所缩小,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新安、宜阳大部、伊川小部分地区。元代置河南府,下领一州(陕州,治所在今三门峡市)十二县(洛阳县、偃师县、宜阳县、永宁县、灵宝县、阌乡县、陕县、渑池县、孟津县、新安县、巩县、登封县)。明代置河南府,下辖一州十三县(在元代辖境上增加嵩县);清代置河南府,雍正二年(1724年)后下辖十县,少了灵宝县、阌乡县、陕县。民国时期置河洛道,下领十九县,在清代辖境上又增加陕县、灵宝县、阌乡县、卢氏县、临汝县、郏县、宝丰县、鲁山县、伊阳县。以上沿革堪称复杂,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点:洛阳与河南常常画等号,河南府这个冠冕,常常戴在在洛阳头上。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