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否参与诗经的整理
有《孟子》所引《诗经》以雅诗为最。
他把歌奏于朝廷的雅诗义用来劝诫君王,表达对百姓的同情,可以说把圣诗进行了人化和俗化。本文通过对其雅诗的引用归纳和分析,探讨孟子强烈的民俗意识。关键词:孟子 《诗经》 雅诗 义用 俗化《孟子》一书共引《诗经》36次,有28处23篇都引自雅诗,其中大雅20处15篇,小雅8处8篇,在这之中,又有3处是对话时别人所引,他自己引用的是17处。
一、孟子对《诗经》的义用我们首先来看孟子引雅诗《文王》的情况,共4处,其中有一处是重复引用。“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是赞扬文王“修德以配天命”,获得更多的福分。“命”,本指的是天命,孟子引申为文王之道——仁政。孟子认为只有学习先王的仁政,恶辱而居仁,重视自身道德的修养,同时也尊敬士人,使仁者居位而施仁,才能使国家安定富强;在《离娄》中,孟子以此句来说明行为若没收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思自身是否做得得体、到位。只有自己“身正”才能使“天下归之”,从而求得更多的福分。“配命”在孟子的义用中,已不再是尊天命,而应理解为遵循自己的合理行为原则。孟子认为个人应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君子要有仁德之心、仁德之行,士人要“立于人之本朝”,求见诸侯应该有自己的原则、解气,这也就是它“不失其驰,舍矢如破”的观点。孟子对《诗经》的引用是他坚持仁政立场的理论基础。原诗本指按照规矩法度驾车,箭一放就能射中目标,而孟子借之说明士人要出仕,最根本的是推行其学说和主张,要敢于拒绝偏离正轨的召唤,不能与之同流合污。若士人站在本朝的立场上思考行事,而本朝却处于“道不行”的时代,那么这是应该感到耻辱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