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普雷马克原理

普雷马克原理

发表时间:2024-08-21 09:12:09 来源:网友投稿

      这周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13-18章:“普雷马克原理”、“情境相似性”、“头脑风暴效应”、“学习对大脑的可塑性”、“鸡尾酒会效应”、“情境判断优先”,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普雷马克原理”。      普雷马克原则是指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欢的活动。       普雷马克原理又称祖母原则。该原则认为:“在你作完家务之后,你才可以去玩”。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件愉快的事等着我们,我们会很快完成另一件不喜欢做的事情。 在教育教学中,这一原则多用于帮助孩子去做他们不乐意做的事情普雷马克原理又称祖母原则。该原则认为:“在你作完家务之后,你才可以去玩”。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件愉快的事等着我们,我们会很快完成另一件不喜欢做的事情。 在教育教学中,这一原则多用于帮助孩子去做他们不乐意做的事情。在教学中该原则的使用如下: 首先完成:作业,然后可以:玩游戏; 首先完成:打扫卫生,然后可以:出去踢球; 首先完成:考试成绩进步10分,然后可以:得一根棒棒糖;       注意:祖母原则是不能颠倒的。例如如果要求学生说:“如果你能够保证在把语文作业做完的话,那么你就可以出去玩游戏”。如果学生的作业没有写完,而老师又允许看电影的话,那么她就没有动力,也没有时间去完成作业了。完成工作后再给予其一定的奖励才能成为孩子完成工作的动力。如果颠倒了祖母原则的顺序,那么要求孩子去完成某件不喜欢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        相比于惩罚来说用高频活动的确能更加容易诱发学生低频活动的发生。就我们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最爱是看电影、上美术课、上音乐课、上体育课、获得积分、获得好吃的食物等等。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去强化他们做不喜欢的活动,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升入高年级,这些活动可能会发生重大转变!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