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国学 > 汉语字典 > 謁的解释

复制

ㄧㄝˋ

言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U+8B01 CJK 基本汉字

16画

9

左右结构

会意字

待添加

YJQN

YRAPV

SKRY

06627

待添加

待添加

U+8B01

[4111251251135345]点、横、横、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撇、横折钩、撇、点、竖折/竖弯

謁字概述

〔謁〕字的拼音是(yè),部首是言部,总笔画是16画

〔謁〕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无。

〔謁〕字仓颉码是YRAPV,五笔是YJQN,四角号码是06627,郑码是SKRY,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謁〕字是属于中华汉字

〔謁〕字异体字是

謁字笔顺
謁字详解

ㄧㄝˋ

基本解释

见“谒”。

详细解释

1.名片。

《说文解字•言部》“謁”字•清•段玉裁•注:“谒者,若后人书刺,自言爵里姓名,并列所白事。”《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笔书谒欲贺。”

2.姓。如汉代有谒琼。

1.禀告、说明。

《战国策•秦策一》:“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汉•王充《论衡•纪妖》:“当道者曰:『吾欲有谒于主君。』从者以闻。”

2.请求。

《列子•周穆王》:“谒史而卜之,弗占;谒巫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唐语林•卷三•赏誉》:“任大理评事,日𫗴粥不给,尝于安国寺相识僧处谒飧。”

3.进见、拜见。

《楚辞•刘向•九叹•远游》:“登昆仑而北首兮,悉灵圉而来谒。”《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卫大经传》:“开元初,毕构为刺史,使县令孔慎言就谒,辞不见。”

晋谒总统。

ㄧㄝˋ

详细解释

1.〈书〉拜见;进见。

拜谒、请谒、参谒。

2.〈书〉名片。

投谒。

3.姓。

ㄧㄝˋ
字源字形

謁(简·秦·放马滩) 放马滩

謁(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謁(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謁(简·秦·龙岗) 龙岗

謁(简·秦·关沮) 关沮

謁(简·秦·里耶) 里耶

謁(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謁(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謁(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謁(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謁(传抄·宋·隶释 隶续) 传抄 隶释 隶续

謁(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謁(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謁(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謁(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謁(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